大力造林治沙筑建北疆生态屏障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抓好防沙治沙,既是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又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林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和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生态省建设和构建和谐龙江的全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黑龙江省是全国土地沙化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
沙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嫩江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是科尔沁沙地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齐齐哈尔、大庆市所属的9个县(市、区)。沙区总土地面积410.3万公顷,其中沙化土地52.86万公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39.5万公顷。在沙化土地面积中,流动沙地0.1万公顷,半固定沙地1.08万公顷,固定沙地44.12万公顷,沙化耕地7.54万公顷。土地沙化不断吞噬草原、林地和农田,加剧了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区域气候的变化,不仅缩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深了当地群众贫困程度,威胁到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共完成治沙造林39.27万公顷,沙区森林覆被率由建国初期的不足2%提高到9.39%,初步形成了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特别是近几年,省政府对龙江、甘南、泰来3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了重点扶持,在退耕还林、三北工程建设方面实行重点倾斜的同时,每年省财政还拿出1000万元重点用于3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采取集中连片退耕还林、整乡整村推进等措施,建成了20多个万亩以上的围沙造林基地和400多个樟子松防沙林网,有效恢复了林草植被。
创造了庄园治沙、生态屏障治沙、林水结合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型治沙、产业化治沙、立体开发治沙等一系列成功治沙造林模式,为沙区脱贫致富、区域经济振兴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十一五”时期,是黑龙江省林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防沙治沙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认真搞好防沙治沙规划和布局,确保治理一片,成功一片。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严格保护沙区植被和沙区生态建设。实行生物、工程和农艺综合等措施,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科学恢复和配置沙区植被,在沙区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一要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防沙治沙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林业发展趋势,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有利机遇,紧密结合沙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防沙治沙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及紧迫性、重要性。
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踊跃投身到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来。二要坚持政策吸引,利益驱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本着“谁造林、谁拥有,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对宜林荒沙荒地,采取分包到户、招标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限期造林。对造林难度大的荒沙地,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社会团体和个人,限期造林。要不断加大对防沙治沙的资金投入,并将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固定资金投入计划。
同时,在沙区安排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和水土保持建设、基本建设等项目,并在税费减负、信贷支持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三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林业。
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沙区的治理进程。在沙化、潜在沙化耕地和已被开垦的固定沙地及15°以上的坡耕地集中的地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实施整乡整村推进,营造杨树、樟子松生态林,实行林草、林药间作,实行复合经营。在交通条件便利、集中连片的固定沙地上,坚持治理与开发并举,大力发展大果沙棘、山杏以及果树等生态经济林,建设林果经济园区。对宜林荒沙荒地造林和面积较大、沙化严重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闯田、水蚀沙化地,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和乔灌混交的方式,大力发展畜用灌木林,变林畜矛盾为林畜共促。
同时,加大沙区天然植被的保护和封禁力度,加快恢复现有植被,提高林草植被质量。四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林业技术及沙地治理模式,提高治沙工程建设科技含量。
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大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力度。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新机制,坚持以科研单位为依托,搞好计划、生产、科研、推广四位一体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带科研,生产、科研、推广相配套,积极引进、筛选、研究、开发沙区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并组装配套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对防沙治沙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五要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动员沙区各级人民政府增强防沙治沙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同步研究、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检查落实。把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成果作为考核沙区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治沙工程项目落到乡村、地块和责任人,落到单位和部门,领导干部要分片包干,亲自指挥,亲自检查、督促和落实防沙治沙各项任务,真正建立起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本文来源:BETVLCTOR伟德国际官网平台-www.muchuankj.com